top of page

當「勵志」變成「有毒」的壓力:正向思考的真相

已更新:11月22日

 

正向思考

在工作中,有毒正向思考的例子隨處可見,卻往往被視為理所當然。例如:

 

「這就是工作啊,大家都一樣,忍一忍就好!」

 

這句話看似平常,卻帶來多層面的問題:


🤜它忽視了員工的真實感受,等於否定了他們的壓力和困難。

🤜它將「忍耐」合理化,掩蓋了不健康的職場文化,如不合理的工作分配或過度加班。


長此以往,員工可能壓抑情緒,強迫自己「樂觀面對」,但結果往往是精疲力竭,甚至出現職場倦怠、效率下降,甚至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。長久以來我們也不難聽到因長期壓力過大而釀成悲劇的新聞,以及近日發生的一起職場員工因身心壓力過大在辦公室輕生的悲劇,這些案例都應引起我們的警惕。

 

在現代社會中,「正向思考」已成為一種廣泛推崇的思維模式,這種理念無處不在。我們常提醒自己「換個角度看問題」,也鼓勵身邊的人保持積極樂觀。正向思考甚至被大規模應用於企業文化中,成為管理上的「萬用工具」。

 

然而,在我的意識探索旅程的某個階段中,我開始察覺到一個現象:正向思考雖然有其價值,但它也可能帶來不容忽視的副作用,甚至演變成所謂的「有毒」正向思考。


這項發現讓我重新審視自己過去的觀念,並帶來了重要的突破。

 

當「轉念」變成壓力,我們會質疑自己的靈性不足

 

我發現,無論是自己還是身邊的人,我們在努力運用各種「心靈雞湯」名言金句或思維模式來應對生活時,情緒常常在某個階段突然爆發。這種爆發後,伴隨而來的往往是一股強烈的懊惱——我們質疑自己是否「靈性不夠」、是否「轉念失敗」。

 

其實,這背後的原因來自於一個被忽視的事實:

 

「正向思考,並不等於已經將負能量徹底轉化為正能量。」

 

能量投資的轉化規律

 

能量一旦被創造,就不會因為大腦的一個指令而消失。唯有允許自己真正接受和體驗生命故事中已經產生的低頻能量,並透過有意識的轉化過程,負能量才能經由我們內在的創造機制,昇華為高頻率的正能量。

 

這種轉化需要我們正視,並允許情緒自然流動,而非僅僅用「轉念」來壓抑或掩蓋。

 

如果我們對生命的本質,及其能量創造機制的運作缺乏正確的理解,那麼正向思考就很可能如同服用成藥:短期內看似有效,但實際上可能帶來一些隱藏的副作用,而這些副作用往往不容易被察覺。

 

正向思考與服用成藥的相似性在於:

🎃短期緩解,但掩蓋根本問題

🤜正向思考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壓力時暫時抽離,比如告訴自己「一切都會好起來」帶來短暫的平靜。

🤜成藥能快速緩解身體的不適,例如止痛藥對於頭痛或發燒有即時作用。


兩者都只能「治標不治本」。過度依賴正向思考,會讓我們忽視內心的真實感受與需要;而過度使用成藥,則可能掩蓋潛在疾病的根源。


🎃長期依賴導致「抗藥性」

🤜如果持續用正向思考壓抑負面情緒,我們的情感敏感度會降低,最終可能麻木,無法感知內在的警訊。

🤜長期依賴成藥,則可能讓身體對藥效產生耐受性,甚至引發更嚴重的健康問題。

 

如何避免有毒正向思考?


🫶培養對生命知識的正確理解。我認為正向的思考遠遠不及正確的思考來的重要。正確的思考將我們一步一步的學習生命知識,引向真理,了解自己的真正身份,也就是「能量投資」中所提到的核心概念:


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源頭的一部分,是源頭的分身。


✊我們有偉大的創造機制。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生命故事的創造者。我們是自己生命故事的編劇,演員,同時也是導演。


✊允許自己感受情緒,利用「能量投資」中的「內在對話」工具轉化低頻情緒能量,藉著情緒的流動,打開新的空創造空間,讓新的生命故事展開。


面對負面情緒時,不要急於用「一切都會好」來壓制,而是嘗試接受並理解自己的感受。情緒本身是一種訊號,它告訴我們內心的需求。


 

面對情緒,找回自己的真正的創造力

 

不可否認的,「練習正向思考」在某些特定情境是有其價值的,但我們必須了解到,它不是萬靈丹。如果過度依賴,將其變成逃避現實的工具,正向思考就可能從良藥變成「毒藥」。也要留意避免讓一些流於表面,看似華麗,實質空洞的正向思考名言,成為自我了解、自我探索道路上的絆腳石。

 

真正的力量,來自於正視情緒、正確的理解生命知識、以及深層的能量轉化。唯有如此,我們才能在希望與現實之間找到新的平衡,活出更加豐盛的人生。

263 次查看

Comments

Rated 0 out of 5 stars.
No ratings yet

Add a rating

訂閱電子報

這裡集結了我最想推薦給你的靈性文章,以及我對時事的聯想,如果你想第一時間收到我的更新,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。

Thanks for submitting!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