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暗夜,她從微光走來:療癒,是給出清晰的引導,信任所有人都能完成課題



療癒

一位志同道合的好朋友,以文章的方式與我分享了一段深具啟發性的個人經歷。這不僅是一段陪伴女孩成長的旅程,更是一場關於內在覺醒能量轉化的真實見證


在這個故事中,我看見了《能量投資》核心理念的真切實踐——如何不將自己視為拯救者,也不將他人定義為受害者,而是透過深度的覺察、理解與支持,幫助對方看見並啟動那份原本就存在於內在的力量。

 

這篇文章提醒我們,真正的改變從不依賴外在的施予,而是源自每個人選擇與自己內在的創造力連結,並以清晰的意識,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藍圖。

 

我誠摯地與大家分享這個故事,期待它能在閱讀的過程中,為你帶來啟發與支持,成為你與自己內在力量重新連結的一個溫柔提醒。


🎶🎶🎶🎶🎶🎶🎶🎶🎶🎶🎶🎶🎶🎶🎶🎶🎶🎶


 

四年前,女孩因一場偶然的機緣,走進了我的生活。當時,她還是個國二學生,如今已是高中二年級,正全力為大學考試奮戰。她的母親在我一位好友家中擔任清潔工作,偶然向雇主——也就是我的這位朋友——提起,希望能為女兒找一位英文家教,卻因經濟拮据而猶豫不決。那時,我剛搬回台灣長住,朋友聽聞後,直接打來電話說:「或許,你可以幫幫她。」我幾乎沒有猶豫,直覺地點頭答應。

 

初次相遇:她早熟得讓人心疼

 

由於我們居住在不同城市,課程主要透過電話進行。女孩的聲音初次傳入耳中,我便感受到她的沉穩與禮貌,話語間透著些許拘謹,卻不卑不亢。我隱約察覺,她的成長環境或許不那麼單純,早熟得讓人心疼。這樣的孩子,讓人忍不住想輕輕托住她的未來,希望她在茁壯成長的過程中,不被現實的重力拖墜。

 

女孩從不遲到,也從不懈怠,時光荏苒,我對她的生活有了更多了解。她熱愛舞蹈,憑實力進入國中的舞蹈資優班。她的世界不僅有書本與考試,還有汗水與旋轉,還有對舞台的渴望與舞者的自律。只要有空,她也會跟隨母親四處奔波,幫忙清潔工作。家境雖不寬裕,但母親仍努力撐起女兒的夢想,與她並肩奮鬥。

 

成長中的拉扯:母女的關係挑戰

 

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對女孩的日常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,也更加確定了我對她的第一直覺印象。

 

她的母親來自一個極度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,人生旅途顛簸,感情生活亦未曾順遂。女孩出生於其中一段婚姻關係,與生父幾乎沒有聯繫,而繼父的存在未能帶來溫暖的父愛,反而增添了更多的衝突和困惑。家庭結構的複雜與持續的經濟壓力,使母女之間的關係充滿了微妙的拉扯與調適。

 

每隔一陣子,我便會收到女孩母親的訊息,訴說著女兒有多麼不聽話、不懂事。母親常常用「小惡魔」來描述自己的女兒。我能感受到,母親期望我能以一個「權威」長輩的身份,幫她將女兒訓誡成一個聽話的孩子。然而,每當我與女孩深談後,越發了解她所處的家庭環境——日常生活中,充斥著繼父的語言和行為暴力。

 

出於自我保護和護衞母親的本能,女孩常常必須以情緒激烈的方式表達她的抗拒,卻因此更加激怒身邊的大人,讓他們以更激烈的方式試圖控制她、羞辱她,更別說用愛與智慧去細心養護一個正值青春期、渴望理解的孩子。

 

母親在教養女兒的過程中,混濁的價值觀和矛盾的行為模式,常常令我這個旁觀者為女孩捏把冷汗。她夾在丈夫與女兒之間,對丈夫的言語暴力選擇視而不見,甚至在許多時候,儘管婚姻不睦,但期望丈夫能夠「好好教訓」女兒,讓她變得乖巧聽話。最終,繼父還是選擇離開這個家庭。然而,令人心疼的是,母親在窘迫之餘,常常將丈夫的離開歸咎於女兒,認為是女兒破壞了她的婚姻。

 

每次上課,女孩情緒穩定如常,從未顯現出明顯的情緒起伏。憑著直覺,我會花一些時間與她閒話家常。當她淡淡地描述家庭中那些驚心動魄的衝突時,我內心不禁揪緊,明明知道她經歷了太多本不該屬於她年紀的痛苦,也只能夠在電話的另一端努力的保持鎮定,默默地給她我最深的理解和支持。

 

清晰的能量:我引導她建立內在信念

 

我無意批評母親在教養方式上的缺失或不足,因為我明白,她已在有限的條件下付出了最大的努力。母親自己也成長於一個極度重男輕女的家庭環境,受教育程度不高,情感生活中歷經波折,多次進出不同的婚姻關係。

 

我更無意將自己視為女孩的拯救者,也不會將女孩簡單地標籤為受害者,或將母親視為迫害者,彷彿我必須從母親的手中「拯救」這個孩子。

 

生命的複雜遠不止於此,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故事中的角色,同時也是彼此成長的鏡子。

 

我單純希望能為她們的生活帶來些許安定的力量,哪怕只是微小的陪伴與支持。

 

我深知,自己能給予的最好的禮物,便是和她們分享來自內心的「溫暖、清晰、尊重」的頻率——讓她們知道,在這個世界上,總有人願意以平等合一的理解、聆聽,真心祝福她們走向更好的未來。

 

女孩漸漸長大,我們之間的信任也隨之加深。除了課業上的指導,她也會向我詢問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情境。因為了解她的家庭環境,身為她身邊少數能提供支持的大人之一,我深知自己最重要的角色是——精準地引導她建立正確的信念,幫助她培養對自我價值的正確認知。

 

我送給了她一套關於《能量投資》的書,開始與她分享自己對生命的理解與體悟。透過一次次的討論和引導,陪伴她逐步啟動對自身創造力的認識與探索。

 

在這樣的情境下,女孩薄弱的家庭教育和不完整的家庭結構,反而成為一種獨特的優勢。她就像乾渴的海綿,敏銳且迅速地吸收我所分享的生命知識與經驗。她用腦思考,用心細細體會,正是這份渴望與開放讓她在成長的道路上,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與方向。

 

孩子,妳的價值,從不取決於外在

 

我反覆向女孩強調,身處於家境富裕的同學之中,無需自憐,因為她才是自己生命故事的創造者。她的價值並不取決於外在環境,而是源於內在的信念與選擇。

 

對父愛的渴望,我引導她與內在的源頭連結,那是我們終極的父母。當她學會向內尋求時,會發現父愛以各種不同的面貌出現在生命中——包括我的陪伴,以及那些在她生命中適時出現、提供支持的「貴人」們。

 

在面對與母親的溝通困境,情緒起伏不定的時候,我向她解釋「能量投資」與「能量管理」的核心概念。她開始培養覺察自身情緒波動的能力,學會觀察、理解,並嘗試做出不同的選擇。她不再被動接受情緒的牽引,也不再在自我壓抑和罪惡感之間掙扎搖擺,而是開始主動掌握母女關係中的互動,成為和諧經驗的主動創造者。

 

當面對家庭經濟的拮据與壓力時,我提醒她,無論外在故事如何演變,小心不要將周遭的匱乏能量內化為自己的信念。藉著有意識地與豐盛的能量對焦,體驗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豐盈,並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力量感。

 

至於面對大人所創造出的混亂與無明,我告訴她,不必將這些外在的困惑內化為自己的包袱。她可以敞開心胸,讓內心堅定與清晰的能量成為指引,帶領她走過每一個看似混亂的當下,保持內在的專注與穩定。

 

撞到牆,就給自己開一扇門:看她從匱乏到豐盛

 

從細心觀察周遭的人事物中,女孩逐漸明白,真正的力量不在於改變外在環境,而是在於選擇如何回應如何投資自己的能量,並用意識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藍圖。太多人——無論是當事人或旁觀者——總習慣為這樣的生命故事貼上「無解」的標籤。基於這樣的內在信念,人們容易陷入「無力感」或「怨懟」的生命狀態,彷彿困境成了一種無法擺脫的命運。

 

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選擇,女孩在年紀尚輕時,便已開始見證自己強大的創造力,為自己開創出一扇又一扇的機會之門。

 

雖然是本地生,女孩為自己爭取到學校住宿的資格,從高二開始搬進學校宿舍,提前為未來的大學生涯做準備。為了不增加母親的經濟負擔,她也主動爭取獎學金,支付自己的生活開銷。

 

不時地,女孩會傳來訊息與我分享她的成就與喜悅——

 

「阿姨,高二我想補數學,輔導老師提到有個機構專門提供助學金給像我這樣的學生,他們通過我的申請了!」

 

「阿姨,我很努力地寫了一份自傳和學習計劃,成功申請到了一筆不小的獎學金,現在我可以更安心地規劃未來的學習旅程了!」

 

每當收到這樣的訊息,我總是由衷地為她感到高興。

 

「太棒了!」我回覆她,「你現在越來越知道自己的創造力有多麼強大,是吧?」

 

接著我補充說:「阿姨現在也可以跟你分享一件事——你有沒有發現,這些年我從未直接用金錢幫你解決任何問題?你知道為什麼嗎?因為我明白,如果我這麼做,反而會無意間加強你內在的匱乏感。同時,這樣的行為很可能傳遞錯誤的訊息,讓你誤以為自己必須依賴他人救援,認為金錢能解決你所有的問題,甚至以為只有金錢能填補內在的空缺,或誤解擁有金錢就等於真正的豐盛。」

 

「阿姨希望你能深刻地明白,生活中的匱乏來自於內在的匱乏。真正的豐盛並不是來自於外在的擁有,而是源自於內在對自身價值與能力的深刻認知。這份認知,才是你人生中最珍貴的財富。」

 

爾後,她超越戲服標籤,和內在力量連結

 

看著女孩一步步從那個聲音中帶著些許拘謹的小女孩,成長為一位能夠獨立思考、勇敢追求夢想的年輕女性,我心中滿是感動。

 

她不再是那個曾經被標籤為「脆弱家庭」的孩子,而是一個清楚認知到自己擁有強大內在力量的生命創造者,正為自己編織出獨一無二的生命藍圖。未來的道路或許仍會充滿挑戰與未知,但我相信,她俱有健康正確的觀念去擁抱每一次的高低起伏,並在屬於自己的故事中,繼續書寫更多精彩篇章。

 

與過去的自己擁抱:我療癒了我年少的孤單

 

女孩說:「阿姨,我會努力考上頂尖大學,讓所有幫助過我的人引以為榮!」

 

我微笑著回答:「在我的眼中,你已經非常棒了。你不需要透過任何成就來證明自己,也不必為了迎合別人的期待而努力。你值得被幫助,僅僅因為你是你。希望你能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力和創造力,為自己和每一個你接觸到的人,帶來美好的體驗,這就已經足夠了。」

 

在陪伴女孩成長的這段旅程中,我漸漸發現,這不僅是她的成長故事,更是一場我與自己內在小孩的深刻相遇。透過她的掙扎與蛻變,我彷彿看見了年少時的自己——那個曾經徬徨無助,被困在內心困惑與孤單中的自己。那些被深深壓藏在心底、不曾被好好觸碰的脆弱,隨著每一次引導她面對生命的挑戰,也在我心中悄然鬆動、逐漸轉化。

 

生命以奇妙的方式循環著,總會在我們以為已經遺忘的角落,悄然綻放新的可能。它透過一段關係、一個故事,甚至是一場不經意的邂逅,不斷給予我們機會,去重新看見、理解,並且重新創造。

 

或許,真正的療癒並不在於勇往直前,而是在我們有勇氣陪伴他人的同時,也學會溫柔地擁抱自己


學習保護你情緒和能量的知識

如果你喜歡靜靜閱讀文章,歡迎免費訂閱我們的電子報



Comentarios

Obtuvo 0 de 5 estrellas.
Aún no hay calificaciones

Agrega una calificación

訂閱電子報

這裡集結了我最想推薦給你的靈性文章,以及我對時事的聯想,如果你想第一時間收到我的更新,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。

Thanks for submitting!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