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身體生病這件事,我想說:它是心靈療癒的旅程

  • Helen.c
  • 5月20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已更新:5月22日

癌症,身心靈

最近一位朋友被診斷出乳癌,我寫了一封信給她,希望陪伴她走過這段人生課題。


同時,我也想與你們——我的讀者——分享,當疾病來臨時,我們可以如何從能量投資的角度看待它,轉化恐懼,找回平衡與健康。


疾病並非終點,而是一場邀請,呼喚我們釋放情緒堵塞、更新自我,創造新的生命實相


生病:身體失衡的顯化與重置的開始


疾病是身體失衡的顯化,而失衡的根源往往是未被處理的情緒能量,例如憤怒、悲傷或壓抑。這個物質世界正經歷一場能量上的大重置,舊有的系統逐漸瓦解,新的地基正在建立。身處其中的我們,難免受到影響,身體也必然會需要隨之調整,甚至以突然、極端的方式顯現。


面對疾病,我們的個人看法與專注點將深深影響體驗。現代醫學已非常進步,許多疾病,包括癌症,治癒率很高,不再是無藥可救的絕症。與此同時,內在的心態同樣重要。當我們聽到「癌症」時,恐懼與焦慮往往會加重負擔。試著換個說法,將其視為「體內失衡」或「能量調整」,能幫助我們以更平靜的心態面對。


乳癌:情緒堵塞的呼喚


乳癌,乃至子宮、卵巢相關的病變,常常與兩性關係、婚姻或家庭角色的壓抑情緒有關。它像身體發出的訊號,提醒我們:是否有未被看見的感受需要釋放?


想像身體是一條水管,情緒堵塞就像管道中的淤泥。若不清理,水無法流通,最終影響健康。疾病的出現,正是這些「情緒膿包」破裂的時刻,雖然過程不舒服,卻是療癒的開始。


我認識一位住在紐約的朋友,曾被診斷出卵巢癌。接受子宮和卵巢移除手術後,她虛弱到幾乎放棄希望。在意識模糊之際,她彷彿進入一個奇妙的空間,一個溫和的聲音帶著微笑問她:「你自認走在靈修之路,你相信死亡是真實的,還是僅僅是幻象?你選擇哪條路?」聽到這話,她輕輕的想了下,說:「好吧,那我留下來!」這一瞬間,她感覺意識被拉回身體。隔天,她竟奇蹟般康復出院,回到家中。


醫生和護士無不震驚,因為前一天她還極度虛弱。她後來分享:「這場疾病是一份禮物,它給了我爆破潛意識裡對死亡的恐懼,而且了解自由意志的力量。」如今,她健康如常,而且對這段經歷充滿感恩。


堅強:與身體合作,而非對抗


當我們說「我要堅強」,這並不意味著像戰士般對抗疾病,而是學會看見內心的恐懼與壓抑,與身體合作,轉化這些能量,減輕身體的負擔。請記得:「你越抵抗的,就越頑強。」抗拒疾病只會為它注入更多能量。相反,接受並轉化情緒,才是療癒的關鍵。


真正的堅強是用於幫助情緒流動。治療過程可能不舒服,這時需要堅定的意念,專注於疏通內在的悲傷、憤怒或孤獨。不要追求「正面思考」,因為強迫樂觀更會壓抑恐懼,反而加重負擔。


請勇敢面對真實情緒,允許它們被看見與釋放,才是對身體最大的支持。


也請注意,當他人提供偏方或以「可憐、擔憂、你是受害者」的眼光看待你時,請保護自己的能量場,拒絕低頻影響。回歸自己內在的指引和聲音。每個人的身體都有失衡,只是顯化方式不同。唯有接受與轉化,才能減輕能量負擔。


「未來」是從「現在」創造


我知道,當你生病時,負面想像可能湧現。但所謂的「未來」是每一個當下的延伸,不要為自己預言一個充滿恐懼的未來。每個呼吸、每個選擇,都是重新編寫生命劇本的機會。


我在《能量投資》提供了許多實用工具,建議所有人常用,特別是:

  • 黃金光球呼吸法: 正如《能量投資》上冊第187頁所述,「黃金光球就是每個人內在與源頭之間的連結點和通道」。通過這一練習,能夠重新啟動與源頭的直接連結。

  • 臣服轉化: 書中定義為「放下對某人或事物的期待、希望、批判,請源頭以合一頻率籠罩、滲透、更新每一個構成人事物的意識粒子」。這是應對情緒堵塞的有效方法。

  • 培養合一創造元素: 通過「接受」、「感恩」和「祝福」這三種高頻率的能量品質,轉化生命體驗。如書中所說,這些品質「帶有無限延展的可能性」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🎖️如果你對能量轉化有興趣,歡迎你跟著我的影片一起做黃金光球(完全免費)  ✨黃金光球的轉化法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6vketZlgpw


🎖️學習保護你情緒和能量的知識:

🎖️如果你喜歡靜靜閱讀文章,歡迎免費訂閱我們的電子報:




Comentarios

Obtuvo 0 de 5 estrellas.
Aún no hay calificaciones

Agrega una calificación

訂閱電子報

這裡集結了我最想推薦給你的靈性文章,以及我對時事的聯想,如果你想第一時間收到我的更新,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。

Thanks for submitting!

bottom of page